2)第2535章 老马腾_策行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大部分凉州人的作风。凉州人爱恨分明,爱则推财与共,好得像一家人,恨则拔刀而斗,杀个你死我活,灭门绝户也是常有的事。

  皇甫嵩杀董家就是如此,这就是凉州人。

  况且关东人也好不到哪儿云,王允得手之后,杀董卓家人部属时,可是连妇孺也不放过的。上至董卓九十多岁的老母,下至董卓还没成年的儿孙,杀得干干净净,他们又能比董卓好到哪儿去?

  既然都差不多,那为什么王允能以前朝太傅入葬,而董卓却被点了天灯,连个衣冠冢都没有?

  听完贾诩的话,鲁肃明白了。他看了贾诩半晌,哑然失笑。

  “军师好手段。”

  贾诩苦笑,却不解释。他听到这个风声的时候,就知道自己难逃干系,越解释越麻烦,索性不解释。事实上,他也的确有过这样的心思,想趁势解决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:为董卓正名。

  不知道是不是避嫌,蔡邕写成的前朝史中,没有为董卓立传。

  鲁肃沉思良久,对贾诩说,这件事不是安西都督府能解决的,要请朝廷下诏才行。不如先生张罗一下,上书朝廷?

  贾诩责无旁贷,答应了。他与赵阜等人商议后,定下一个基本原则:不饰功,不讳过。对董卓曾经立下的功,如实陈述,不加虚饰;对董卓犯过的错,也不忌讳,一一如实。如今董卓已经身死族灭,就算有再大的罪也偿还了,能让朝廷承认他的功劳就是最大的胜利。

  当然,凉州人要从董卓的过失中吸引教训,改改这滥杀的坏习惯,不能步董卓后尘。

  定下这个原则后,贾诩先让赵阜出面,与诸家联络通气。经过反复讨论,诸家基本接受了贾诩的这个观点。董家除了牛辅这个女婿还活着之外,已经没人了,正不正名其实无所谓,关键是看朝廷对凉州人的态度,是不是还有关东人的傲慢。

  真要为董卓平反,难道要杀北地郡皇甫家满门?北地郡虽说如今属宁州,原先也是凉州人。

  贾诩亲自执笔,为董卓写了一篇别传,详述了董卓的一生,功过如实照录。

  写完之后,贾诩请鲁肃过了目,用快马送往行在。

  虽然还没有得到回复,但凉州人的担心、质疑已经抒解了一大半。争论继续,相关的工作事务却没有停止,在贾诩运筹帷幄,赵阜等人出面联络的努力下,重点渐渐转换为如何集中人力、物力,在秋后对蜀作战中建功立业,证明凉州人的价值。

  ——

  马腾进入汉阳郡后,不断收到消息。

  消息很多,也很杂,马腾的心情也变得很复杂。一会儿喜,一会儿忧,七上八下。

  马腾到达射虎谷后,马云禄亲自赶来迎接,与马腾见面。

  多年不见,马腾几乎认不出马云禄,马云禄也几乎认不出马腾。

  马云禄越发英气勃勃,走路带风,第一眼看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s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