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274章 贤内助_策行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用考虑那些令人心烦的事。

  正说着,灶上蒸的点心好了,袁权起身,端下笼屉,打开笼盖,热气蒸腾而出,弥漫了整个厨房。雾气中,袁权拈起一枚小巧的点心,撅起嘴吹了吹,递到孙策嘴边。“尝尝,素馅的,建业城外沙洲上的芦蒿切丁,味道不太一样。”

  孙策张开,将点心轻轻咬破,一道略有些药味的清香在鼻端萦绕,温暖中带着几分清新。

  “如何?”

  “好吃。”

  “说得详细点。”

  孙策有点为难。他不是一个专业的食客,对食物的鉴赏能力有限,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。他眨了好几下眼睛,搜肠刮肚,还是只有“好吃”二字。袁权笑了,在灶下添柴的宫女也忍不住笑了两声,随即又故作严肃,只是脸蛋被灶堂里的火映得红扑扑的。

  “看来大王的能力还是在治大国,不在烹小鲜。”袁权含笑忙碌着,嘴角挑起一道浅浅的弧。

  孙策又取过一枚点心,放进嘴里,慢慢的咀嚼着,同时也咀嚼着袁权的这句话。这句话看似随意,其实有深意。汉代虽以儒术治国,却不排斥黄老之言——汉代的儒本就兼有法术,只是权重不同——老子那句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更是常被人挂在嘴边上,以作为齐家治国不二的最佳证据,可是现在袁权将治大国与烹小鲜对立,这本身就在表明态度。

 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态度。家是家,国是国,齐家和治国的原则并不一致,家国不分的结果往往是国破家亡,孙坚战死就是典型的例子。以他征战多年的经验,他能不清楚孙权的优劣?但孙权是他的儿子,是不受长子重视的次子,他不能不有所提携、偏袒。

  孙策心里一暖。他端起茶杯,呷了一口。袁权提过水壶来,为他续了些水。“大王不要误会,臣妾可不是想干政。臣妾见识有限,只能在这厨庖之内施展手段,登不上大雅之堂。”

  孙策斜睨着她,会心一笑。他默契的转换了话题,说些冀州的风土人情,尤其是说到刘备儿子阿斗的大耳朵和长手臂。他当时第一眼看到时,也觉得这孩子有点像怪胎,一般人还真生不出来。由此可见,刘备受伤绝嗣就是甄俨等人搞的鬼,信的谣,他们用两个医匠的性命换来了刘备的六神无主,近乎绝望。知道自己不会再有血脉,刘备的斗志怕是去了一半,所以一听说中山被围,直接就跑了。

  孙策说得有趣,袁权却是不信,觉得孙策有故意贬损刘备的嫌疑。她是见过刘备的,刘备的耳朵的确不小,手臂也比别人长一些,却不至于像孙策说的那么夸张。照孙策那说法,刘备的儿子阿斗不是人的孩子,倒像是只猴。

  孙策哈哈大笑。“你没亲眼见过,不信也正常,等我俘虏了他们父子,你就知道我有没有骗你了。”

  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s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