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22章 无题_陛下因何造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对无数普通的读书人来说,更是极大的利好,他们不用再皓首穷经死命读书。

  当然这会造成士绅阶层的消失。李邦华能够想象,用不了多少年,整个士绅特权阶层恐怕就不复存在。

  “就是以后的选官会非常复杂。”寻思一番之后,李邦华说道。

  科举制,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考中进士者才能当官,举人功名虽然也有当官的机会,但只能当佐贰官,比如教谕、主薄、县丞之类,很少有能升到朝廷大员。至于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,往往只有那些翰林才能充任。

  科举考试便把所有官吏分出清浊。通过科举的进士官升迁迅速,没有进士功名的升迁则困难无比,一辈子都只会在八品九品上打转。这种看起来不是很公平,毕竟会考试的未必会做官,考试成绩差的官未必做的差。但是这种科举制度也有优点,就是任命官员简单很多,朝廷吏部不用费心巴力为选官发愁,大部分时候只看考试成绩就行。

  而吏考制,考取的只是普通吏员,在村镇或者县府里面做事,一开始做的都是一些杂事,熬功劳熬资历慢慢才能升迁。这种情况下,提拔完全靠的是政绩。而政绩的好坏,是不是够提拔的资格,则都需要吏部去判断。天下的吏员数以十万计,这么庞大的吏员群体,谁该升迁谁该降职,吏部如何判断过问的过来?到时恐怕只能靠人情,甚至会衍生出暗箱操作,弊端非常之大!

  “这很好办。”面对李邦华的疑问,朱由检解释道:“吏部自然无法管理整个大明的官吏,那便可以把职权下放,下放到省、府甚至到县。比如村镇的吏员升降任命权力,可交由县里负责,由该县所属州府进行监督,防止其间有舞弊现象。而县里官吏升迁任免,则由府里负责,省里负责监督。而吏部,只负责县令或七品以上官员任免罢黜奖惩升迁。

  当然,吏部要定期派人往各地进行核查,监督地方官吏升迁任用之事,这也是吏部职责所在。”

  “这不是应该归都察院管吗?”李邦华疑问道,都察院本就是监督官吏的。

  “都察院是都察院,都察院御史们负责督察官吏贪腐失职,吏部也要对官吏任命进行自查。”朱由检道。

  李邦华点点头:“臣明白了。”

  “江东江南现在百废待立,南直隶各府正在筹建镇村官府,各种官吏缺额数量很大,如何选拔如何任用,朕便把这些事情交给你了,希望你能够尽职尽责,替朕分忧。”朱由检殷切希望道。

  “臣必然尽心竭力,不负陛下所托。”李邦华毅然道。

  李邦华走了,宋应星又被太监带了进来。

  “陛下,臣从来没有当过官,恐怕当不好这个工部尚书啊。”宋应星很是胆怯的道。

  他不过是举人功名,在科学院干了好几年才从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gs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